星期二, 2月 07, 2006

小班教學 為誰推行﹖(余若薇)

2006年2月7日


【明報專訊】多宗教師自殺新聞令社會關注教學工作量的問題,亦掀起另一輪小班教學的討論。教育界重申政府應減低班房的學生人數,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﹔反對在現時全面推行小班者(包括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),卻總愛將有關訴求扯到教師的飯碗,揶揄教師爭取小班不過是要保住教席,並不是從學生的利益出發。

《明報》上月19日社論,與上述觀點一脈相承,當中指「小班教學的精神雖可取,但如果變成純粹為教師減壓的措施,甚至化為面臨被殺學校的救生圈,將會使小班教學變質為獎勵表現欠佳學校的禮物」。問題是﹕小班教學究竟為誰推行﹖教師與學生利益是否必然存在衝突﹖我們是否為了淘汰庸劣老師,不惜懲罰學生與其他優秀老師,令他們不能受惠於小班﹖

在過去一段日子,筆者聯同教育界爭取落實小班,深深感受到他們並非如某些論者所指,只看一己私利﹔他們在前線工作,深知現時中、小學每班30至40人教學,學生無法得到充分照顧,難以達到教改「愉快學習」的目標。所謂「求學不是求分數」亦淪為騙人的空談。

事實上,推行小班固然可紓緩教師的工作壓力,但最重要是令學生得益。教師與學生、家長以至整體社會利益並非對立,相反大家是共坐一條船上。教改正面臨關鍵時刻,社會對教師團隊實在應該少一點猜疑,多一份支持。

「獎勵表現欠佳學校」不公平的指摘

說到底,教育事業並非一盤生意,不能單純以市場規律衡量成敗。個別學校收生不足,不一定是校長教師之錯﹔可能受到地點、校舍設施或學生資質等因素影響。倘若我們真心相信有教無類,學生不是商品,那就不能單以考試分數或收生數目量度學校優劣,永無止境地縮班殺校,製造惶恐。

應該看到的是,小班教學是個多贏方案,教育界要求全面落實小班,而不是只在面臨殺校威脅的學校推行。因此,無論是Band 1或Band 3學校、尖子或普通學生、優秀或一般教師,全部皆可透過班房人數減少而得益﹔將落實小班說成是「獎勵表現欠佳學校的禮物」,誠屬不公平的指摘。

政府一直強調全面推行小班涉及31億元額外開支,然而這並沒有考慮到因學生人口下降所節省開支。據政府統計,過去5年因中、小學縮班節省開支達5億多元,有關情?將持續,只要將省下資源重新投入推行小班,承擔將大為減輕。

根據教統局推算,未來數年全港18區將有10區出現小學學額過剩﹔中學方面,中一新生人數亦將由05年的8.2萬減至2010年的6萬。可見現時是推行小班的良好時機﹕政府可先在學生人口遞減的地區推行小班,再逐步推展至全港其他地區。

所謂「十年樹木、百年樹人」,教育投資涉及長遠承擔。狗年伊始,筆者期望政府為了全港中、小學生福祉,盡快落實小班教學。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