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渡小一適應期 家庭作後盾
親子C09 香港經濟日報 鄭家如
2006-08-04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過渡小一適應期 家庭作後盾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要為即將入讀小一的孩子作好升學準備,家長最常聯想到的,就是報讀升學預備班,或是在暑假期間每天提醒孩子新學校的種種、甚至預先溫習備課等。但除了這些,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,不妨拋開說教,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幼稚園到小學的人生新階段。
家長不要輕看孩子升讀小一的適應期,否則孩子一旦認定學校不好,就會對上學產生抗拒,甚至不喜歡學習。香港教育學院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文家安指出:「小一適應不單是學生和學校的責任,家長亦應小心處理,否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動機及興趣。」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副主席余榮輝認同,家長應關注孩子升學後的情況,要是孩子出現情緒或行為上的問題,不可輕率地以為只是過渡期反應,更不能將責任推向學校。在此適應階段,家庭的生活模式及培養良好的習慣,才是最重要的。
家長調校進度
文家安續稱:「孩子告別幼稚園的玩樂世界,暑假過後即投身長達 6 年的小學生活,在開學首天,孩子就要面對過千名同學,相比幼稚園是十多倍的人數;而每天上課學習,又要一班數十名同學一同安靜守秩序,孩子是否已準備好?現時大部分小學都會設為兩星期或一個月作為新生的適應期,家長大多會跟隨此進度,並期望孩子應付得來。在這短短適應期後便一切如常,但事實上,有部分孩子到了年底,仍不愛上學,常會肚痛或頭痛生病等。眾所周知,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學習進度有快有慢,適應環境亦如是,所以家長應將適應期延續至一整學年,讓孩子慢慢調校。」
他指出,從過往觀察中,女生較男生乖巧,這是因為大部分女生用耳朵(聽覺)學習,坐下聽課是較易適應的行為;但男生因以肌肉(觸覺)學習,對於小一要坐定定上課,會有一定難度。因此,他建議家長在家中放置屬於孩子的小桌椅,讓孩子慣於坐下來面對桌面遊戲,培養能安定下來的歸屬感。
認知獨有文化
部分家長亦會刻意帶孩子參觀小學校園,以便了解校舍的環境及空間感,余榮輝認為家長還可以多做一點,他解說:「家長對學校的文化往往了解不足,而這是很重要的事情,簡單如校服服飾和鞋子,若學校非常重視統一標準,而家長不留意的話,便會惹來不必要的爭論。」舉例說:上運動課時,學校要求學生穿?全白的運動鞋,不可有牌子標誌或顏色等,而家長購買時只專注球鞋的功能是否有效保護孩子的足部,因而忽略了鞋子的標誌或顏色;要是家長不了解學校的準則,便會招來「見家長」或「記名」等煩擾。「每間學校的文化都不一樣,家長應先作了解!」
此外,余榮輝亦特別提到,即使家長要投訴老師,都不應在孩子面前指摘老師的不是,因孩子仍要在學校學習,家長有任何問題好應跟老師私下討論,在孩子面前訴說老師的不是,長遠對孩子學習有一定影響,會令他不愛學校,不想繼續在學校上課,甚至難以有愉快學習的經歷。
打開閱讀天空
兒童無限負責人劉詠思亦建議家長可趁暑假帶小朋友多到戶外學習,或是到圖書館,以說故事方式,令孩子認知道平面文字的學習空間廣闊,從圖書中建立親切感。
幼兒期的孩子,對文字非常陌生,家長鼓勵孩子看書的同時,應多說故事給孩子聽,吸引孩子細閱圖書的內容。她稱:「部分有圖書課的學校,會安排孩子於校內借閱書籍,對於沉重書包內滿是課本的孩子,有時並不明白為甚麼還要到圖書館借書,因此,家長不妨預先帶領孩子走進閱讀世界。」
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�
小一適應提示:
家長不妨代入自己要轉投新公司,需要多少時間來適應?孩子的適應期會是你的3至5倍,因此家長應以整年小一為適應基礎。
要是不能放假陪伴孩子上學,也應在開課期間,將下班時間稍為調校,讓晚上有充裕空間細聽孩子說說心底話。
別經常提示孩子大個仔要做小一大哥哥,可引用遊戲機術語,因孩子進步了,要過關升級,令孩子對升學產生如玩樂的開心心態。
了解學校文化,如校服服飾或書包掛飾的標準,家長都應注意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論。
有時多做課外練習,反會嚇怕剛入學的孩子令他產生恐懼;應改為多到博物館或圖書館參觀,增強孩子多元化學習。
2006-08-04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過渡小一適應期 家庭作後盾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要為即將入讀小一的孩子作好升學準備,家長最常聯想到的,就是報讀升學預備班,或是在暑假期間每天提醒孩子新學校的種種、甚至預先溫習備課等。但除了這些,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,不妨拋開說教,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幼稚園到小學的人生新階段。
家長不要輕看孩子升讀小一的適應期,否則孩子一旦認定學校不好,就會對上學產生抗拒,甚至不喜歡學習。香港教育學院評估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文家安指出:「小一適應不單是學生和學校的責任,家長亦應小心處理,否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動機及興趣。」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副主席余榮輝認同,家長應關注孩子升學後的情況,要是孩子出現情緒或行為上的問題,不可輕率地以為只是過渡期反應,更不能將責任推向學校。在此適應階段,家庭的生活模式及培養良好的習慣,才是最重要的。
家長調校進度
文家安續稱:「孩子告別幼稚園的玩樂世界,暑假過後即投身長達 6 年的小學生活,在開學首天,孩子就要面對過千名同學,相比幼稚園是十多倍的人數;而每天上課學習,又要一班數十名同學一同安靜守秩序,孩子是否已準備好?現時大部分小學都會設為兩星期或一個月作為新生的適應期,家長大多會跟隨此進度,並期望孩子應付得來。在這短短適應期後便一切如常,但事實上,有部分孩子到了年底,仍不愛上學,常會肚痛或頭痛生病等。眾所周知,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學習進度有快有慢,適應環境亦如是,所以家長應將適應期延續至一整學年,讓孩子慢慢調校。」
他指出,從過往觀察中,女生較男生乖巧,這是因為大部分女生用耳朵(聽覺)學習,坐下聽課是較易適應的行為;但男生因以肌肉(觸覺)學習,對於小一要坐定定上課,會有一定難度。因此,他建議家長在家中放置屬於孩子的小桌椅,讓孩子慣於坐下來面對桌面遊戲,培養能安定下來的歸屬感。
認知獨有文化
部分家長亦會刻意帶孩子參觀小學校園,以便了解校舍的環境及空間感,余榮輝認為家長還可以多做一點,他解說:「家長對學校的文化往往了解不足,而這是很重要的事情,簡單如校服服飾和鞋子,若學校非常重視統一標準,而家長不留意的話,便會惹來不必要的爭論。」舉例說:上運動課時,學校要求學生穿?全白的運動鞋,不可有牌子標誌或顏色等,而家長購買時只專注球鞋的功能是否有效保護孩子的足部,因而忽略了鞋子的標誌或顏色;要是家長不了解學校的準則,便會招來「見家長」或「記名」等煩擾。「每間學校的文化都不一樣,家長應先作了解!」
此外,余榮輝亦特別提到,即使家長要投訴老師,都不應在孩子面前指摘老師的不是,因孩子仍要在學校學習,家長有任何問題好應跟老師私下討論,在孩子面前訴說老師的不是,長遠對孩子學習有一定影響,會令他不愛學校,不想繼續在學校上課,甚至難以有愉快學習的經歷。
打開閱讀天空
兒童無限負責人劉詠思亦建議家長可趁暑假帶小朋友多到戶外學習,或是到圖書館,以說故事方式,令孩子認知道平面文字的學習空間廣闊,從圖書中建立親切感。
幼兒期的孩子,對文字非常陌生,家長鼓勵孩子看書的同時,應多說故事給孩子聽,吸引孩子細閱圖書的內容。她稱:「部分有圖書課的學校,會安排孩子於校內借閱書籍,對於沉重書包內滿是課本的孩子,有時並不明白為甚麼還要到圖書館借書,因此,家長不妨預先帶領孩子走進閱讀世界。」
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﹏�
小一適應提示:
家長不妨代入自己要轉投新公司,需要多少時間來適應?孩子的適應期會是你的3至5倍,因此家長應以整年小一為適應基礎。
要是不能放假陪伴孩子上學,也應在開課期間,將下班時間稍為調校,讓晚上有充裕空間細聽孩子說說心底話。
別經常提示孩子大個仔要做小一大哥哥,可引用遊戲機術語,因孩子進步了,要過關升級,令孩子對升學產生如玩樂的開心心態。
了解學校文化,如校服服飾或書包掛飾的標準,家長都應注意,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論。
有時多做課外練習,反會嚇怕剛入學的孩子令他產生恐懼;應改為多到博物館或圖書館參觀,增強孩子多元化學習。
標籤: 學校 / 教育拉雜談
0 Comments:
發佈留言
<< Home